反叛的一代:战后婴儿潮
2018-01-17 09:41:40
  • 0
  • 0
  • 16

来源:搜狐新闻

原创讲述 | 几灰鱼 . 東西堂专栏作家

全球社群 | 关注公众号dongxi99 回复数字6

联络遇见 | 東西堂主 个人公号 DXTZ99

先说两句

生孩子也要按照基本法。

这两天到处都在谈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事,很喧嚣,我本以为自己还too young,还too simple,还naive,不凑热闹。

但仔细一想啊,作为政策钦点帮扶对象的90后中一员,一句话不说也不好,将来站队上出现偏差,90后也是要负责的,所以有必要告诉各位一点个人看法。

整件事情excitied,今年一直读亚文化,就快要写到嬉皮士和摩登族,算是比较熟悉西方的那一套,这件事一出来,不由自主联想到西方战后“婴儿潮”。可能没什么关联,希望是将来二胎政策的预演,但主要还是想借此谈谈我们这一代人。

有问题也不争论,有看法也不争论,有偏见也不争论,不想搞大新闻。

(个人观点在文末)

正文

历史上讲“婴儿潮”(baby boom),主要是指西方,尤其是美国在二战后出现的“4664”现象。二战后从1946年到1964年的18年间,7800万“婴儿潮世代”(baby boomers)出生,对之后的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战以后,美国大量退伍士兵返回国内,同时又有大量年轻女性在战争时期便赋闲在家,换句话说,单身男女因战争拖延而数量庞大,导致因战争结束而组建家庭的现象非常普遍;

与此同时,无论是美国还是西欧的经济,都在战后快速发展。美国早在二战期间便借由战争消耗大量输出军火,以此带动工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发展,直到“珍珠港事件”之前都在大发“战争财”。西欧主要参战国在“马歇尔计划” 的扶持下逐步走向振兴,包括英法德在内国家的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了战后水平。这在客观上为年轻一代组建家庭创造了条件,结婚成本低,且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和教育机制的革新也在客观上为生育子女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加之对战后新生活的美好期望,年轻一代家庭的生育率非常高。

以上这些因素使美国和西欧许多国家出现了“婴儿潮”,其中特别是美国,“婴儿潮世代”人数共有共有七千五百九十多万,占目前美国人口近四分之一。

“婴儿潮”在其后二十年(这里重点讲六十年代)真正孕育了青年一代。

《时代》曾以“婴儿潮世代”作为封面

有一个说法,“19世纪是漫长的世纪。”指的是从“法国大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间的一百多年。正是在这一时期,欧洲文明或者说西方文明,由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进阶,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共和制蜕变,真正步入现代社会。

而由“婴儿潮”长成的青年一代,此前从未有过明确的定义、不曾出现如此规模的数量的“新”群体,在20世纪第一次被“发现”。

不过似乎是在某种意义上呼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婴儿潮世代”在战后一步步与社会“决裂”,最终成为最具独立意识也最为反叛的一代。

美国“嬉皮士”

相比于“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才真正代表了战后美国青年。

不可否认,战后美国社会持续繁荣,但在许多年轻人眼中,这种进程却是压抑且令人生厌的。

工业复合体在推动战后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冷战”阴云下将美国拖入军备竞赛和经济竞争的泥潭;五十年代开始,“麦卡锡主义”席卷美国,致使反共潮流下的政治环境极为压抑,六年代开启的“越战”更致使反战情绪暗流涌动;技术革命同时也派生出技术官僚,“组织人”、自动化和机械化开始将人拖入个性泯灭与人格异化的境地;新教伦理传统面对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冲击也造成了价值体系的部分解体......

而另一方面,20年代黑人“颓废派”和50年代“垮掉的一代”以其或创立青年亚文化、或消极避世的反传统、反主流文化的姿态,为青年人表达诉求、发泄不满提供了指引。

于是,反战示威、摇滚乐、性解放、公社、新左派与黑人民权运动,乃至后期的环保运动与女权主义兴起,都成为60年代美国“婴儿潮世代”对主流社会的反击。

嬉皮van

嬉皮士几乎在所有层面与传统相抗。他们大多出身中产阶级家庭,接受过高等教育,无所谓工作,也不在乎成功,他们主张反战与和平,信奉马尔库塞和格瓦拉,认清了美国社会的异化本质,提出要平等自由与爱。

六十年代风起云涌,嬉皮士成为反主流文化一极,改变了美国保守僵化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政治的改观,并催生出迷人的亚文化。

嬉皮士

英国Mods族

Mods一族(国内也译摩德、摩斯一族),是英国战后出现的青年群体。

他们的前身是五十年代的“Teddy Boys”,这群出身工人阶级的年轻人在传统街区格局被打破、旧有的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渐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

于是他们离开了郊区而涌入了城市,逆反传统观念,追逐时尚与娱乐(顺便说一句,香港“古惑仔”,漫画英文名就叫“Teddy Boy”)。

Teddy Boys

而Mod一族出现于60年代初,这些来自中下层阶级的青年人更多从伦敦城中心走出,承袭了“Teddy Boys”的许多风格,崇尚“Live Fast and Dress Prety”,穿意大利修身西装、Fred Perry Polo衫、RayBan墨镜、牛仔裤和尖头皮鞋,骑着Vespa和Lambretta,招摇不羁。

Mods一族的出现,同样源于英国青年在战后对主流社会的反叛。

旧日帝国地位的丧失、二战后重建带来的阵痛、英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剧变,种种因素使Mods文化一时成风。年轻人不甘愿再成为保守乃至守旧的一员,而是在老派绅士的陈腐中突围,面对循规蹈矩的社会陈规选择离经叛道。

Mods一族

法国“68一代”

在西方文化中,“68一代”是专有名词,指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欧美国家学生运动、民权运动和新左派运动的主体。而在法国,它专指“五月风暴”的参与者。

作为学生运动,“五月风暴”没有组织,也没有纲领,甚至诉求也不尽相同,采取的抗议方式也五花八门,但“五月风暴”至今被认为是欧洲文化分水岭,标志着欧洲传统文化思潮的瓦解,预示着后现代主义的崛起。

法国人民,尤其是巴黎人民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从中世纪反封建的“扎克雷起义”,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次著名起义,再到被称为“十九世纪最后一场革命”的“巴黎公社”,无论是农民、工人所代表的无产阶级,还是中小工商业主等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皆富于斗争精神。

而在1968年,最大的主角是学生,其次是工人和教师。

战后法国在经历了黄金发展期之后,在戴高乐的第二次上台统治下,经济出现数次衰退危机,大量人口失业。同时新旧价值观不断碰撞,左翼思潮经由存在主义的启发、国际情境主义的旁敲侧击、马尔库塞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催化,乃至毛泽东、切·格瓦拉等革命思想的鼓动,成为一股巨大的变革力量。

1968年3月22日,警方逮捕6名学生,导致南泰尔大学学生占领了学校行政大楼,即“3·22运动”;

5月3日,巴黎索邦大学被迫关闭;

5月10日,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遭到警方驱逐和镇压;

5月13日,法国工人声援学生,举行全国总罢工,连同学生和教师在巴黎举行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游行示威,人数超过80万;

5月14日起,九百万人响应罢工,全法国超过千万人参加斗争;

高举毛泽东头像

斗争一直持续到5月27日,戴高乐在爱丽舍宫发表讲话,是夜风暴暂时平息。

尽管“五月风暴”难以准确判断性质,但站在学生的立场,这是对工具化的教育制度、僵化的官僚制度、异化的消费社会和压抑人性的工业文明的一次反抗,既是社会变革运动,也是文化抗议运动,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

其实细究,六十年代“婴儿潮世代”掀起反抗运动的不止美英法的嬉皮士、Mods和“68一代”。

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意大利左翼青年运动、日本安保运动,西德学生运动,也都是作为学生,或者说青年面对主流社会和传统价值观的反抗。

虽然期间也有包括知识分子、工人、左翼政党的参与,但投身示威、游行、抗议活动的青年们,作为一个群体(整体),无疑是崇尚独立且深具叛逆意识的。

“婴儿潮世代”现在大多步入中年、老年,成为“婴儿潮”之后至今,重塑西方社会的中坚。六七十年代的独立与反叛,既使他们在彼时彼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同时又推动他们在此之后开始有意识改造种种积弊,使社会不断进步发展。

掀起“布拉格之春”的年轻人们,最终促成了二十一年后的“天鹅绒革命”

(END)

最后说两句

还是说二胎政策。

这个政策一出来,网上就有人说60、70、80后失去了何种机会。我可能比较没心没肺,只想说,他们都已是过去式。

我们也注定成为过去式。

其实90后能玩儿的日子也没几年了吧,去网吧、B站、微博,00后不早崛起了?

所以随之而来的是种种压力,上有二老,下再有俩娃,新中国唯一的独生子女一代,压得人下跪的历史重担。诚然,也可以不生,也可以不谈恋爱,也可以同性之爱。庆幸我们还有点选择的余地。

那为什么要写这篇文?

我只是有点,有一点点羡慕,他们的时代似乎比我们的美好。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公平自由的社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实践自己的想法,面对黑暗、束缚、桎梏甚而牢笼,他们有权利,也有意志力去反叛,去抗争。

我们是没有了,这年头没谁爱反什么,也没谁敢反什么,目之所及也并非全是光明但我们没有了。

爱与和平。理想与自由。我可能还年轻,梦还没醒。

艾伦·金斯堡说,“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我们无处毁,来不及了。

所以我倒是期望下一代——一个两个不是重点——重点是,独立,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如果还能起身反叛乃至反抗,未必会差。

但,会有那样的机会吗?

有的,你或许已改变不了自己,但努力让下一代能够去改变点什么,还来得及。

東西堂出品,转载及投稿与合作可通过邮箱dongxi99@qq.com联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