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破译曾伯桼簠铭文勘宝簠斋陈介祺180年收藏遗误揭开随曾历史之谜
2019-10-08 19:05:25
  • 0
  • 0
  • 1

2019破译曾伯桼簠铭文 勘宝簠斋陈介祺180年收藏遗误 揭开随曾历史之谜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2016年~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京山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对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坪坝镇苏家垄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很多带曾伯桼铭文的青铜器震动考古学术界。曾伯桼铭文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曾伯桼器群与传世的“曾伯桼簠”铭文语气、用词相似对应吻合, 可以确认苏家垄M79号墓主人“曾伯桼”与传世曾伯桼簠器主为同一人。
    传世曾伯桼青铜簠,距今面世已180年。道光十九年的1839年陈介祺先生于京古董市得曾伯簠而收藏从此便以‘簠斋’为号。因为曾伯桼簠长篇铭文蕴涵丰富的历史信息,一度引起郭沫若、陈梦家等考古大家的关注重视。关于曾伯桼簠的年代,清先贤推为春秋早期;郭沫若断代春秋初年之物(《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第224器),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定为周幽王时。遗憾的是曾伯桼簠面世180年来,器名、铭文文字及器物铸造的准确年代,至今均无确切定论?

清.陈介祺收藏“曾伯桼簠”拓片装裱原图


清.陈介祺收藏“曾伯桼簠”拓片及译文原图

   当年陈介祺收藏曾伯(雨+黍+勿)簠之后,其好友徐籀庄专门做过考释并木刻译文:“唯王九月初吉庚午,曾伯(雨+黍+勿)哲圣元武,元武孔业。克狄淮夷尸,印燮绥汤,金道锡行,具既卑方。余择其吉金黄铝,余用自作旅簠,以征以行。用盛稻粱,用孝用享,于我皇文考。天赐之福,曾叚不黄耇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享”至今徐籀庄考释译文已流传180余年。
    2017年甲骨文考古专家再次校订“曾白(伯)[雨/桼]簠”铭文译为:“唯王九月初吉庚午,曾伯[雨/桼]哲圣元武,元武孔黹(致),克狄(逖)淮夷,印(抑)燮繁汤(阳),金道锡行,具既卑(俾)方。余择其吉金黄(铝),余用自作旅簠,以征以行,用盛稻粱,用孝用享于我皇祖文考。天赐之福,曾伯[雨/桼]叚(遐)不(丕)黄耈,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享”。
    认真审读道光年陈介祺好友徐籀庄当年考释的曾伯(雨+黍)簠文字及2017年考古专家校订版曾伯桼簠铭文译文,一笔一画对比铭文字迹笔画研究发现,徐籀庄考释曾伯(雨+黍)簠文(雨+黍)簠名不符之外,元武二字存疑重文顺序有误,若作重文解读当是元元武武而不是元武元武,另外还有业、夷、印、绥,铝、簠、叚、万等释译也与铭文文字笔画不符。
    仔细甄别2017年考古专家释译校订“曾白(伯)[雨/桼]簠”铭文发现,过了178年后考古专家号称校订版释译错误居然比178年之释译还多了许多,重文之外、(雨/桼)、黹、致、逖、夷、印、繁、阳、俾、铝、簠、叚、遐、丕、万等释译与铭文文字笔画不符。
    2019年10月5日,在破译完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出土曾伯桼壶铭文之后,借假日之期乘胜追击一并将传世180年之久的“曾伯桼簠”铭文完整破译,取得“曾伯桼簠”收藏180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9卧马先生勘误破译曾伯桼簠铭文与甲骨文专家译文对比图
    2019年10月5日卧马先生勘误破译“曾伯桼簠”铭文为:“唯王,九月初吉庚午,曾伯霂哲圣,亟武孔燎,克狄淮尸,抑燮繁汤,金道锡行,具既卑方。余择其吉金黄锐余用,自作旅匣,以征以行,用盛稻粱,用孝用享于我皇祖文考。天赐之福,曾霂假不,黄耈迈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享”。
    之所以敢说勘误是因为所破译勘误之字,均严格遵循仓颉造字以来把独体字叫做“文”,把合体字叫做“字”的文字组成发展演变规律,从一笔一画的基本构造做起,对铭文进行解字以析文的查源破解,并逐一查实找到文字组合演变的确凿证据。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再大的文字考古专家都不可能靠谱儿。
    2019年卧马先生破译“曾伯桼簠”铭文后的大意是:“在随王九月初吉庚午之日,才德超群的曾伯霂,屡遭楚国楚武王熊通烽火燎原之势的侵犯,楚国已攻克狄邦淮尸等随国邻邦,以浩荡之势控制大量运送青铜原料的路线,铜锡之道越来越受到来自楚国的威胁青铜之路日益卑危难保。曾伯霂为抵御来自楚国的侵扰,选金择锐选用最好的青铜原料御用,自作行军作战所用的旅匣,以备抗楚征战和行军之用,用作盛稻装粱之器,用孝用享于皇祖文考等列祖列宗。此乃天赐之福,假如曾霂霂日后得势称王,以至黄耈迈年眉寿无疆,让子子孙孙世代相传,永作传家之宝用之享之”。
    勘误破译“曾伯桼簠”铭文的最大收获是,居然在曾伯桼簠传世180年后震惊的发现“曾伯桼簠”不叫“曾伯桼簠”叫“曾伯霂簠”的文字证据之外,并发现“亟、燎、尸、抑、锐、匣、迈”等存疑180年之久的文字之误。严格尊重破译出的“曾伯桼簠”铭文文字原貌古文字语法修辞行文规律重新断句解读,破译铭文所记载的曾伯霂遭遇楚国威胁的难言之隐还原早期随国之史。
    “曾伯霂簠”铭文中的“亟武孔燎,克狄淮尸,抑燮繁汤,金道锡行,具既卑方。余择其吉金黄锐余用,自作旅匣,以征以行”等文字证明,“曾伯霂(桼)壶”铭文所记载的根本不是考古专家所说的“克逖淮夷”表示曾国能够治理淮夷。“抑燮繁汤,金道锡行,具既卑方”并不是随国曾候控制了“青铜之路”,曾伯桼簠铭文中的“具既卑方”证明随国“金道锡行”的“青铜之路”受到来自楚国大举进攻的威胁岌岌可危。“自作旅匣,以征以行”也证明随国为抵御楚军进犯为自保所采取的防御行动。“曾霂假不”暴露曾伯霂在强大楚国的压制之下尚有称霸天下的勃勃野心。
    参考对比京山苏家垄遗址“曾伯桼壶”铭文中“余是楚是則,允顯允異”的曾伯霂委曲求全唯楚国之命是从是听的狼狈窘境与曾伯桼簠中疲于应付的曾伯霂吻合相符。也与《左传》记载楚武王伐随楚随联盟被拍之下的随国不得已一直受制于楚国的真实历史相符。
    篇幅关系勘误破译曾伯桼簠释疑举证的文字篇将陆续发表。欢迎继续关注纠错批评,如发现新的错误经核准无误后迅速予以更正。
                                2019年10月8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市 卧马居

    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任何媒体单位转载请注明出处,任何单位媒体任何场所未得原作者同意,不得发表和使用以“2019破译国博馆藏曾伯桼簠铭文 勘簠斋陈介祺180年收藏疑误揭开曾国之谜”为主题的相关内容,否则释为侵权。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