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宁:为什么返贫容易脱贫难(1)?

因为测量贫富的唯一尺度,不是你的名义货币收入,而是你用多少收入才能填饱肚皮!
这又是为什么?因为钱不值钱之后,恩格尔系数才是检测贫富的唯一尺度。
谁都知道,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支出的比例,称为恩格尔系数;系数越高越穷,系数越低越富。
世界粮农组织的标准是: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中产,30%以下为富裕,西方各国多在20%上下。
你也知道,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下降到2001年37.9%后,2002年起原地踏步在37%以上。从2007年开始不降反升,2010年回升至39.76%,2011年重返40%以上。
谁都知道,最近这9年来居民食品支出节节高升,是被食品价格一路推涨上来的,大家都感同身受了,有木有?而官宣发布却与此相反:恩格尔系数系数反倒掉头向下,又连降了8年,又从40%一路降至28•2%了!谁信呢?数字何来呢?
显然,谁都难以置信的,又连降了8年的恩格尔系数,来自大家名义货币收入的一路高升——8年来你的月工资从3千涨到8千了,闭门造车的恩格尔系数也就连年下降了,对不?
你看你看,阴错阳差的办公室数据,就是这么出来的:用于检测货币贬值率的CPI数据一直严重失真,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被隐藏了起来;因此,名义货币收入的节节高升,大大掩盖了“钱不值钱,票子毛了”的冷峻真相,也就出现了你钱包被吃饭掏空了,而恩格尔系数却连年下降的南辕北辙——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
如今就算你是一个富人,就算你怀揣一千块钱开车出门,加一箱油,再吃一顿饭,你那一千块钱还能剩下多少?再说一个穷人,你怀揣一百块钱进了菜场,买两斤肉,买两斤菜,再买两斤水果,你那一百块钱破开后,还能剩下几块钱?
真情实况是什么?是国内恩格尔系数9年来步步高升,敲响了低收入人群返贫的警钟。不仅低收入人群大面积返贫,整个中低收入阶层也岌岌可危,处在中产重返小康,小康重返温饱的拐点上,这不是恩格尔系数敲响的警钟吗?
之所以说,恩格尔系数是衡量贫富的唯一标准,唯一就唯一在,它能撕掉了中国人名义收入高升之后,乍富还穷、假富真穷的华丽外衣——大家存款多了,吃肉吃菜吃水果却少了;穿金戴银多了,用水、用电、用气、加油却少了;房子大了,汽车新了,低廉充裕的生活必需品却少了。
再说了,你身边玩着5千元的iPhone手机,却不敢多打5分钟电话,多用N兆流量;住着市价3百万的房子,却要为5毛菜钱讨价还价;开着几十万的车子,却要为5元停车逃费的,有木有?看到身旁这些奇葩景象,谁敢说大家不是为了保吃饭的刚性支出,才节约了其它那些弹性支出呢?
换言之,不是由于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的节节高升,你的各项弹性支出怎么能节节收缩呢?
再换言之,你的外餐为什么不能越吃越多?旅游为什么不能越走越远?健身美容为什么不能越做越多?电影戏剧为什么不能越看越多?还不是因为吃饱饭的底线具有“拒降刚性”(凯恩斯语),你的收入才不得不确保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