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小满
来源 | 船长的书岛
本文是节选徐贲的《明亮的对话》里,关于逻辑谬误的一部分文字。在浮躁的网络环境中,言之有据的“说理”是件十分奢侈和难得的事情。除了难有人跟你好好讨论之外,许多逻辑上的陷阱也在屠杀着我们的思维。
在《明亮的对话》里,徐贲将非形式的逻辑谬误分为了三大类:情绪性谬误、形象性谬误、逻辑性谬误。这篇文章呢,就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整理,并且将我自认为书里不对的地方做了一些删减,同时更换了大部分的例子(因为徐贲的例子全是抨击某国的)。希望(肯定)对大家有启发。小岛每周 1 到 2 篇,产量不高,惟求认真。
若真有启发,也欢迎转发
欢迎关注船长的书岛
第一类:情绪性谬误
有意无意地利用听众的情绪、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
1、乐队花车
也就是“众人偏见”,借用众人(“多数人”)的偏见,如果许多人都这么认为,那一定是对的。
例:看到《货币战争》那么畅销,李雷相信一定是罗斯柴尔德和共济会在背后操纵着整个世界。
李雷忽略了一个事物或观点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正确与否没有关系。
2、诉诸无知和非理性害怕
以未知的可怕作为恫吓的手段,用人们目前还不知道或者根本无法证明一定会发生的未来结果,来论证自己现在的做法是正确的。
例:谁能确定转基因食品没有危害?只是现在没有体现出来,等以后转基因食品致畸致癌的情况出现了你们就知道了!
将未知的风险作为论证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手段,用造成恐慌的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
3、诉诸传统
也就是“历来如此”,因为一贯或传统如此,所以是正确的。
例:中医不可能是伪科学,因为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人都靠中医治疗疾病。
论证中医是否伪科学,用“中医是几千年的传统医学”作为论据是无效的。
4、转移论题
在论证中偏离正题,转向某一次要问题,从而转移听众对要害问题的注意力,而之后的论证往往不再回归原题。
例:2011 年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在鼓楼附近一家饭店用餐,一行 5 人共花费 79 元。韩梅梅将拜登的节俭和一些中国官员的奢华对比。对此李雷反驳:“拜登虽然只吃了十几美元,可中国成百上千人的‘保安费’可不得了!”
李雷偏离了“中国官员用餐是否比拜登奢华”的论题,抛出的是一个新的话题,并没有对原题进行论证。
5、诉诸偏见和愚昧
用一些高调、抽象、普通人无法用经验证实或证伪的“知识”来愚弄和欺骗对方。
例:李雷指出韩梅梅一篇文章里对于幼儿教育的观点有问题,韩梅梅回应说:“这说明你完全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建议你多读一点这方面的书再来跟我讨论。”
韩梅梅的回应是企图利用李雷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证明自己的正确,并以此终结讨论。韩梅梅既然提到教育学和心理学,正确的做法应当向李雷说明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对于这个观点有怎样的立场。
6、以自我为中心、随我需要的“辩证”
对我有利的,就大肆渲染;对我不利的,就全盘否认;实在无法否认的,就轻描淡写,文过饰非。
例:韩梅梅指责李雷下载盗版电子书籍,李雷说,盗版电子书可以降低知识的获取成本,促进知识的传播;后来李雷自己出版了电子书,便大力谴责盗版电子书是对作者辛勤劳动的公然抢劫。
李雷对于盗版电子书的态度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根据自身需求发生情绪化改变。这种“屁股决定脑袋”的倾向表明李雷根本不愿意辨明盗版电子书的道德性问题,无益于在讨论中接近问题的本质。
7、扯开本题
把主要事情扯到别的事情上去。
例:韩梅梅提出,中国的发展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李雷说:“你这是要照搬西方的那一套,搞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吗?”
韩梅梅讨论借鉴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与李雷说的西方政治文明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并没有直接对应联系,不是直接的取舍关系。
8、利用联想转换
利用暗示和联想,把表面真实的现象转化为实质虚假的意义引申。
例:一聊起人大代表的选择,李雷就会说有人大代表提出“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不应生孩子”的提案。
李雷企图利用提出各类“奇葩”提案的人大代表,对参与讨论的人进行“人大代表都没资格”的暗示。

第二类:形象性谬误
故意造就有关人物的或好或坏的形象,这样的形象会造成听众的非理性信任、喜欢或厌恶、害怕,由此影响他们对说理的接受方式和意愿。
1、因人废言
因为不喜欢一个人,所以就反对他的看法。如“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因人废言的另一种表现是,“因为你没有做过这事,所以你没有资格说这个事”。
例:韩梅梅觉得铁路的售票系统体验很不好,李雷说,“光会说,你怎么不做一个系统?你行你上啊!”
如果李雷的意思是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只能做成这样,那么也应当举出相应的证据进行反驳,而不是指责韩梅梅没有办法做出来一个体验良好的系统。
2、动机论
先把对方说得十分不堪,再明示或暗示,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以“动机不纯”来攻击对方。
例:有人爆料白百合出轨,李雷质疑,爆料人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白百合是否出轨是一个事实判断,跟爆料人的动机不应扯上关系。
3、误用权威
用权威来支持自己的看法,但对权威说法是否值得信赖,或证据是否与问题有关联,缺乏思考或分析。
例:每次讨论到亲密关系的话题,李雷就会拿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要证明一个观点,只是摘录别人的观点是不够的,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权威为什么有那样的观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已经被更多的心理学家的新理论所修正。因为权威人物/机构也是会犯错误的,所以不能无条件假设合理性。
4、我错你也错
不讲是非或对错,而是用挑别人的错,或者找看上去类似的事情,来堵别人的嘴。
例:韩梅梅在网上指出李雷的一篇博文有几处逻辑错误,李雷回应说,难道你的文章里就能保证没有逻辑错误?
李雷并未就自己文章是否有错误展开回应,相反,指出韩梅梅的文章有错误也并不能改变自己的文章有误的事实。
5、稻草人
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树立起一个容易攻击或者根本不存在威胁的靶子,拼命攻击,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例:韩梅梅提出,国家应当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扶植力度;李雷说:“没想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韩梅梅并没有“削减国防开支”的观点,李雷凭空捏造了这个观点,并企图利用这一点驳倒她。
6、极度简单化
对复杂和多种因素的事情进行单一、肤浅的解释,并将之打扮成“高度概括”和“本质总结”的模样。
例:李雷在国内某知名网站上开设了一堂时长约 1 小时的付费 live 课程,题曰《一小时建立起终身受用的阅读操作体系》。
“终身受用的阅读操作体系”是一套复杂的系统,而且可想而知会因人而异。李雷的课程名称就是在将一个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目前网络上很多文章、live 课程,都存在利用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倾向。
7、豪言壮语式泛论
把某件事物说得非常了不起,以显示自己的绝对正确。
例:韩梅梅认为,即使国产航母下水,海军实力还是应当谨慎比较。李雷说:“国产航母最牛 X,海军实力必然上了一个阶梯。”
李雷这种豪言壮语避开了讨论。要注意,这种建立在情绪高涨之上的正确是根本用不着理性思考和逻辑论证的。
8、耍横
你说我不对,我不对你能拿我怎么办?你说得不对正是我说的对,对错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说的,只要你不敢惹我,拿我没办法,就算是我对。
例:对于网络上的批评意见,键盘侠李雷回复到:有本事你来打我啊!
耍横也是一种回避讨论的逻辑谬误,损伤说理者的诚信,致使讨论无法继续进行。
9、自我吹嘘
把自己说成是某个问题的权威,用自己的特殊经历,而不是相关说理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例:网易云音乐某歌曲下的评论:“楼上对‘美国梦’的解释其实与实际有一点出入,可能没有深入研究。”“是,我没深入研究,作为一个美国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我确实没有深入研究。”
讨论者是什么研究方向,有什么研究背景,与对“美国梦”的正确解释并没有直接关系,摆出资格更是虚张声势的无聊之举。

第三类:逻辑性谬误
这些是非形式逻辑中最为狭义的逻辑谬误。
1、草率概括与以偏概全
在证据不充分时,就下普遍结论。
例:李雷有两个没读大学的同学在家创业,现在收入是李雷的十倍不止。李雷说,“果然读大学对提高收入没有什么卵用。”
包括这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内的许多偏见都是因草率概括造成的。论证某一现象,比起个例更重要的是概括的统计数据。
2、推不出
推不出包括多种不同的理由与主张之间的脱节或缺乏联系。
例1:这个学校的师资是全国最强的,因为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在这里任过教。——逻辑跳跃例2:我不该在这门课程得 60 分,因为我在别的课程上得到的至少是 80 分。——使用了与主张无关的理由例3:戴鼻环的人真恶心,应该禁止在公共场合戴鼻环。——推理缺乏可靠中介:即缺乏证明“我不喜欢的,法律应当禁止”。
3、不可靠的因果关系
又称“错误归因”“假性因果”,由于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所以成为另一件事的原因。
例:李雷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
两件事情的发生并不一定都有因果关系,有的可能是同一种原因引起的,有的可能只是巧合,李雷犯的是错误归因。
4、错误类比
在讨论中运用的类比并不是理由或证据,而只是说明与解释。用类比做论据,主要是用来劝说别人接受一个结论,或者启发对方。
例:讨论汇率改革的时候,李雷认为,新加坡的自由汇率改革成功了,所以我国的自由汇率改革一定可行。
必须时刻注意,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抛出例子需要非常的谨慎,因为任何类比都难以完全符合当前所讨论的情况。同时,类比并不是在讨论问题,任何类比都不能通过推理导向你要证明的结论。
5、非此即彼
亦称黑白谬误,只考虑极端,而隐去所有中间的可能,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
例:韩梅梅提出,共享单车的普及已经对城市管理秩序提出了挑战,李雷问:“怎么,你是要限制技术发展,让所有人退回到又挤又堵的公交时代吗?”
李雷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在共享单车发展和禁止共享单车之间,有一个将单车纳入城市管理规范的中间地带。
6、滑坡推论
你不讨论现下的事物 A ,而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 Z。但关键是你没能给出任何证据来证明 A 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物 Z 的发生。
例:绝对不能容忍同性恋合法化。如果同性恋合法化了,那是不是以后人和动物也被允许发生性关系了?
滑坡推论的错误在于第一个问题还没有站稳,就急于做出极端化、荒谬化的推论——同性恋合法化会导致人兽问题吗?
7、乞求问题
乞求问题就是论证的前提里偷藏了一个不可靠的结论,把一个本来有问题的看法当成确实的结论,这也是一种循环论证。
例:李雷认为,“我没法像韩梅梅那样保持学习热情,因为我不是韩梅梅。”
李雷的论证过前提是:只要不是韩梅梅,就无法保持跟她一样的学习热情,但是这个前提是不可靠的。
8、隐藏不可靠假定
在“看法(结论)”和“论证(理由)”之间会有一些隐而不见,但不可不核查的假定。
例:李雷说:“某公安局破案率在全省最高,因此该公安局是全省最佳公安局。”
在这个理由和结论之间有一个不可靠的假定,即只要能破案,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有没有造成冤假错案,都可以被认为是最佳公安局。
9、循环论证
这是一种原地打转、永远正确的自说自话“论证”方式。
例1:《圣经》说上帝存在,由于《圣经》是上帝的话语,故《圣经》必然正确。所以上帝是存在的。例2: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如果你不这么认为,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意识到你是“巨婴”。
10、偶然和逆偶然
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却把它当做一种必然。
例:成王败寇,秦始皇能统一中国,必定是他那个时代最正确的君王。
将带有一定偶然因素的结果,作为了论证的论据。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我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所有例子,都旨在说明是论证出现了谬误,即,错误的是论证。至于论证指向的观点,本文并未予以评价,可千万不要因为不认同例子里的观点来跟我撕逼,我认输。
【陈思进作品】(关注我的专栏和圈子,学习更多)
0、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带你领略你未曾经历过的北美世界》专栏:


1、《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全新修订版)》新鲜出炉:http://product.dangdang.com/279075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