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IT史记》
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创办奥斯本电脑公司,首推便携式电脑,掀起电脑微型化浪潮,加速了PC普及,人称“便携式电脑之父”。奥斯本创造了硅谷最快发家的记录,同样也创造了最快衰败的记录,成为IT业最具警示性的案例。同时,最早倡导软件捆绑销售模式,引发软件价格平民化。
 
没有人听我的话,所以我自己去制造
在硅谷历史上,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绝对算得上一个人物。不说别的,就是看看经历也够让人惊诧的。
11岁时,奥斯本来到英国。1961年,他在伯明翰大学获化学工程学位。1961年7月,他的一个女朋友鼓励他到美国去,然后他就远渡重洋。开始,奥斯本在纽约当化学工程师,与M·W·克罗一起。意识到他不太适合大公司的生活,也由于他妻子极大的鼓励,他决定继续接受教育。因此,他进入美国东部的特拉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赖以生存的微薄奖学金成了他攻读博士的动力。他选择计算机来完成论文,因为他看到如果不用计算机,学生们要花2年的时间来搜集数据,另外花3年来分析。1968年,奥斯本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就来到加州,加入壳牌石油公司,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学模型。
但是工作不久,奥斯本就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公司职员的生活方式。3年之后,他与老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因为他太过于进取。不过,这时他已经找到新的方向:他一下子迷上了技术写作,尤其是新兴的计算机业。70年代初期,奥斯本得到了一份工作,为英特尔新发明的微处理器编写说明书,随后成为技术领域的自由撰稿人。
1972年,他组建了奥斯本合伙人公司,专门为计算机书写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说明手册。1977年,南加州的通用自动化公司雇用了奥斯本的公司,为它编写用户手册。两年中,他手下已有了15个人,但是由于通用自动化公司领导层换人,他的公司失去了生意。不过在这期间,他写了一本小书,原先题目是《动力的价值》。后来,他把它扩充并改名为《微型计算机入门》。但是书稿被出版社拒之门外,天性高傲的奥斯本决定自己出版。这是最早关于PC机的书之一,它卖了3万册,13所大学在还没有看到样书之前就在它第一次印刷时买了下来,几百所大学用它作教材。
每次参加计算机爱好者俱乐部的活动,奥斯本都要带上一批自己的大作,现场兜售。有一次,他碰到IMSAI计算机公司的Bruce Van Natta,Van Natta读完该书后,大为赞赏,决定在公司销售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捆绑”一本书。有了这个吉星高照的开端,奥斯本更加坚信,大众急需深入浅出的计算机优秀读物,于是他就干脆创办了“奥斯本出版公司”。接下来五年内,共出版了40多本计算机相关的书籍。他自己就写了其中的12本。1979年,他将公司卖给了著名的McGraw-Hill公司。购买价格没有公布,但据说在300万~1000万美元之间。
与此同时,奥斯本开始在计算机杂志《界面时代》(Interface Age)上开写专栏文章,随后又在《信息世界》(Infoworld)上开辟专栏。一开始,专栏主要是对芯片技术和硬件产品的简单分析。后来,奥斯本火气渐旺、锋芒渐露,开始对操纵用户的计算机公司展开批评。尤其抨击那些将未开发完成却提前发布的技术产品公司,利用用户提前交付的钱继续开发工作。奥斯本对那些“用不能用的产品蒙骗客户,有不退款的蹩脚的小公司”尤其反感。奥斯本对微机制造商的一项指责是,他们提供的是华而不实的装饰,而不是简单、便宜的产品。(他破产后,一些批评者们嘲讽他,说他的公司的倒闭至少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过早地宣布了他的Eecutive计算机。)
奥斯本选择的时机再恰当不过了。当他选择到个人计算机业兴风作浪时,个人计算机行业刚起步。而且他不只是动作及时,奥斯本还有他独特的风格。有一段时间,计算机行业沐浴在一片使人困窘的商业报刊无节制的赞扬之中。而奥斯本毫不畏惧地指出了他所看到的问题。在他著名的专栏(典型的妄想自大狂)“源泉之水”, 奥斯本向个人用计算机行业的所有偶像发起了攻击。
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70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内,奥斯本是个人计算机行业最有名的“平民”。似乎他命定要在这个行业里闹个天翻地覆。他以自己所特有的超众才华和傲慢自大,严厉地批评了计算机业存在的缺点。“我希望制造出人们真正可以使用的东西,我知道他们会很高兴把计算机从一张桌子移到另一张桌子时不会拖泥带水,把配件散落得到处都是,不用拔出所有的插头,然后再重新插上。”然而,他发现没人在听他讲话,他就着手建造他自己的计算机。
他不满足于做一个个人计算机行业的让人讨厌的批评者,奥斯本有比这更大的计划。他想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分子,成为硅谷的大亨,向对他的逻辑天才发生过怀疑的人证明他们的错误。他毫不谦虚,甚至有些自大地说:“我跟每一个人说,他们应该制造什么,可是没有人听我的话。所以我自己去制造了。”
“坦率地说,后来听到有人说我的工作富有创造性或者是卓越才华表现的时候,我吃了一惊。这简直是再明显不过了。”
使人惊奇的是,有两年的时间,奥斯本证明了他过分的要求是合理的。奥斯本有两个很妙的主意:首先,利用眼下电路体积变得越来越小的优势,制造出一种既小又轻而且结实的便携式个人用计算机;其次,把当时需单独购买并且价格昂贵的最流行的软件,算在个人用计算机的价格内卖给顾客。此前,硬件和软件公司从来不会一同提供服务。
因为奥斯本越来越相信,计算机将会成为一件越来越有用的工具,它们应该能方便地移动,能够随时随地带在身边。这个观念很新颖,许多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而奥斯本则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场。
1980年3月,在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奥斯本见到了李·费尔森斯坦(Lee Felsenstein),他们是在家酿啤酒计算机俱乐部认识的。奥斯本要拉他入伙。李刚好失业在家。此前他在一家硬件公司设计电路板,公司刚刚破产。奥斯本提出设计要求:一是要廉宜结实,即小又轻的便携式计算机;二是将捆绑上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一定能吸引大批用户。
 
按照奥斯本的构想,李很快设计出一台便携式计算机,只有
1981年1月,奥斯本在加利福尼亚弄到一间办公室。4月,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奥斯本1型计算机全新亮相,含软件在内的整机价格仅1795美元,一下子轰动四方。1981年7月,第一批计算机上市,生意就滚滚而来。按照奥斯本的市场规划设计,第一年的销售额达到每月1万美元。而到1981年9月,公司月销售就攀升至100万美元。尽管其他公司马上追风模仿,但奥斯本1型还是成为最畅销的个人计算机,每月销量达1万台以上。第二年公司收入就达7000万美元。
亚当·奥斯本将奥斯本I型计算机带给了世界,这个缝纫机大小的电脑掀开了普及新浪潮。这是第一个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便携式计算机,和以前的计算机全然不同,而且还开创性地捆绑各种软件。“我瞅准一个机会,这似乎明显是我要做的事……抓住人们真正的需求——降低价格。就是这样。”
当然,他的梦想成真,而且引起了巨大轰动。人们请他签名,并且纷纷掏钱,让他快速地坐在了金矿上。
“我把自己比作汽车业的亨利福特,”1982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给人们提供了大多数人所需要的90%的功能”。
1983年5月底,在公司发展的最好年头,奥斯本的计算机公司赚了1亿美元,硅谷历史中这是创记录,连大名鼎鼎的HP、苹果也办不到。到1984年,购买奥斯本计算机的人数预计有10万。
一代电脑先驱在寂寞中死去
    实际上,早在
       1992年的时候,亚当·奥斯本因为大脑器官性病变而导致的常发性小中风,经诊断证实是脑失常。亚当·奥斯本因此搬到印度,和他的姊姊Katya Douglas一起度过余生。
    这位出生于泰国曼谷的英国人,移民、创业、成就在美国,而将寂寥的余生落在印度。这位当年IT业杰出的洞察者,早已经与如日中天的互联网浪潮完全绝缘,也与印度如火如荼的软件业无关。现在,奥斯本就静静安葬在当地的墓地里,这个村庄几乎与世隔绝。他姐姐Kataya Douglas告诉记者说,奥斯本星期二在南印度在睡梦中平静地去世。
   《个人电脑》杂志著名专栏作家John. Dvorak说:“奥斯本真是生不逢时,要是在现在,他准能变成网络潮的亿万富翁,他具备那种能力。”Dvorak也是帮助奥斯本在他生意失败后,一起合写那本硅谷最早的CEO回忆录的作家,那本书对产业的后来者具有很大影响。
   “由于他对新事物的热情太高了,使他不大容易守住秘密”,他的前任合伙人李·费尔森斯坦对记者如是说。他现仍在加州居住,并仍继续担任电脑硬件设计师,而且还帮老挝的小村庄设计低廉的电脑系统。对于奥斯本的去世,他感到非常伤心。过去的朋友和同事都形容奥斯本是一个满脑主意的人,是一个较早由工程师转变为电脑生产商的人,也是一个重视新概念多于重视生意的电脑产业先驱。李·费尔森斯坦回忆到:“我非常欣赏他,他差不多是一个全能型的企业家。”
    可以说,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亚当·奥斯本的经历,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IT业的内涵!